緣起,緣滅, 如香煙裊裊地飄散於塵世間; 止不住流水年華, 編織於命運間。 ——節自〈年華光音〉歌詞 「天涯歌女」周璇(圖自網路) 在那遙遠的記憶中,是否曾有那一絲絲的印象,從古老黑黑大大的留聲機中,聽見那細細裊裊的小調歌謠? 在我們的血液中,總有那麼一絲的連結,隱隱繫著世代與世代間的記憶,在無形之中牽引著彼此。 周璇與白光,她們曾是大時代下的鄉愁,是各地華人思念的慰藉,更是華語流行音樂的源頭。而水晶缽(Crystal Singing Bowls),彷彿就是有那麼一鼓力量,能夠帶領我們穿越時光,連結那內心深處的記憶,直奔那被封存已久的過去。 好有感覺音樂自2018年起,引入世界水晶缽大師牧野持佑(Jun Makino)來台舉辦水晶缽音樂會以及各相關療癒音樂推廣活動,於2019年正式推出療癒音樂品牌「傾.聽.心.聲(Healing Good Music)」,而《年華光音》便是「傾.聽.心.聲」推出以來的首張療癒跨界音樂作品。 1930年代與2019年跨時代的交錯,自那繁華容貴的上海灘,輾轉來到了這島嶼上——時空的交會與靈魂的交融,在動靜之間挑動著那一絲絲的漣漪。 金曲琵琶演奏家連珮如 《年華光音》這張專輯,選錄了自1930~1940年代間的由「金嗓子」周璇與「一代妖姬」白光曾演唱的華語經典歌曲,並邀請金曲琵琶演奏家連珮如攜手製作,讓那遙遠記憶中的經典,在水晶缽的引領下,逡尋於琵琶、貝斯與裊裊歌聲間,彷彿在夢裡搭乘著時光機,回到那記憶中的過去。 這張專輯錄音的地點,選在好有感覺音樂於三芝的Feeling Right Studio錄音室錄音,堅持收錄挑高空間的自然音場,且編曲最大的特色在於珮如承襲上海埔東派文武兼備的手法,並結合傳統戲曲、華爾滋等手法,大膽地跳脫過往大眾所熟悉的版本與曲風,相較於眾多版本,顯現出了樂音當中富含的一切雋永與恬靜。 而製作人同時也是知名Bass手的盧欣民,那好似古琴彈奏般的點弦、揉弦的Bass詮釋,時而如河流,時而如大海,彷彿時間的洪流,乘載著時光中的點點滴滴繼續向前行那般,猶如天地無條件地包附著人世間所發生的一切。 而演唱者劉偉菁那剛柔並濟的歌聲,與水晶缽的頻率相以交融,既無法歸以為流行,亦無法歸以至傳統,毫無浮誇的修飾,完全真摯而赤裸地在錄音當中保留了一切自然的細節。 以當代流行歌曲作為基底而改編的作品,想法事實上是源自一場演出——於2018年8月,「傾.聽.心.聲」受詩人葉覓覓的邀請,於前空軍總部(現「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」)為「時間另類指南」展覽的開幕演出——《校正血管裡的音頻》。 這場演出,以覓覓的影像創作與詩為主軸,找尋、探究著空軍總部與荒廢的601營站那存在於建築當中的點滴記憶。 (上為2018年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策劃之「時間另類指南」展,藝術家葉覓覓作品《校正血管裡的音頻》現場演出片段。影片提供/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-LAB) 而片段當中的這首〈西子姑娘〉是1930年代為慶祝抗日勝利而寫的空軍軍歌,原唱是陳燕婷,並由金嗓子歌后周璇翻唱廣為流傳,描述的是飛將軍們的姑娘、太太在地面上默默支持、期盼飛將軍們凱旋歸來的心境,而背後卻也隱藏著戰死的空軍。 而水晶缽的頻率,總能勾出那最深處的記憶——演出結束後,有一位太太淚眼盈框地說:「謝謝你們演這首歌,這首歌對我很重要,我的父親是空軍,我是空軍眷屬。」 生離,死別, 繁華人間多少恩怨情仇? 光音串起千年輪迴因緣, 化為一聲永恆寧靜。 ——節自〈年華光音〉歌詞 許許多多的「療癒」相關名詞,事實上,就像「靜心」一樣,是個方法、是個泛稱、是個輔助,是個總稱,也可以是一種狀態。 然而,當我們不斷地追求外在的各種方式想「被療癒」的同時,往往不知道——人生,本身徹頭徹尾就是一場療癒之旅,我們身旁周遭在每分每秒所發生的每件事物,以及我們所創造與聽見的每個音符,都是這場療癒之旅的一部份。 每個當下,我們所記錄下的聲響,或許就與那個過去的時空平行著,透過演奏、演唱者的樂音,同時錄下了那無形中穿越療癒的頻率。 真摯地邀請您,與我們一同啟程搭上《年華光音》的時光機,去探索那截然不同的過去。 分享此文:FacebookTwitter請按讚:喜歡 正在載入...
以大時代洪流為背景的跨界跨世紀療癒——《年華光音》
「天涯歌女」周璇(圖自網路)
在那遙遠的記憶中,是否曾有那一絲絲的印象,從古老黑黑大大的留聲機中,聽見那細細裊裊的小調歌謠?
在我們的血液中,總有那麼一絲的連結,隱隱繫著世代與世代間的記憶,在無形之中牽引著彼此。
周璇與白光,她們曾是大時代下的鄉愁,是各地華人思念的慰藉,更是華語流行音樂的源頭。而水晶缽(Crystal Singing Bowls),彷彿就是有那麼一鼓力量,能夠帶領我們穿越時光,連結那內心深處的記憶,直奔那被封存已久的過去。
好有感覺音樂自2018年起,引入世界水晶缽大師牧野持佑(Jun Makino)來台舉辦水晶缽音樂會以及各相關療癒音樂推廣活動,於2019年正式推出療癒音樂品牌「傾.聽.心.聲(Healing Good Music)」,而《年華光音》便是「傾.聽.心.聲」推出以來的首張療癒跨界音樂作品。
1930年代與2019年跨時代的交錯,自那繁華容貴的上海灘,輾轉來到了這島嶼上——時空的交會與靈魂的交融,在動靜之間挑動著那一絲絲的漣漪。
金曲琵琶演奏家連珮如
《年華光音》這張專輯,選錄了自1930~1940年代間的由「金嗓子」周璇與「一代妖姬」白光曾演唱的華語經典歌曲,並邀請金曲琵琶演奏家連珮如攜手製作,讓那遙遠記憶中的經典,在水晶缽的引領下,逡尋於琵琶、貝斯與裊裊歌聲間,彷彿在夢裡搭乘著時光機,回到那記憶中的過去。
這張專輯錄音的地點,選在好有感覺音樂於三芝的Feeling Right Studio錄音室錄音,堅持收錄挑高空間的自然音場,且編曲最大的特色在於珮如承襲上海埔東派文武兼備的手法,並結合傳統戲曲、華爾滋等手法,大膽地跳脫過往大眾所熟悉的版本與曲風,相較於眾多版本,顯現出了樂音當中富含的一切雋永與恬靜。
而製作人同時也是知名Bass手的盧欣民,那好似古琴彈奏般的點弦、揉弦的Bass詮釋,時而如河流,時而如大海,彷彿時間的洪流,乘載著時光中的點點滴滴繼續向前行那般,猶如天地無條件地包附著人世間所發生的一切。
而演唱者劉偉菁那剛柔並濟的歌聲,與水晶缽的頻率相以交融,既無法歸以為流行,亦無法歸以至傳統,毫無浮誇的修飾,完全真摯而赤裸地在錄音當中保留了一切自然的細節。
以當代流行歌曲作為基底而改編的作品,想法事實上是源自一場演出——於2018年8月,「傾.聽.心.聲」受詩人葉覓覓的邀請,於前空軍總部(現「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」)為「時間另類指南」展覽的開幕演出——《校正血管裡的音頻》。
這場演出,以覓覓的影像創作與詩為主軸,找尋、探究著空軍總部與荒廢的601營站那存在於建築當中的點滴記憶。
(上為2018年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策劃之「時間另類指南」展,藝術家葉覓覓作品《校正血管裡的音頻》現場演出片段。影片提供/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-LAB)
而片段當中的這首〈西子姑娘〉是1930年代為慶祝抗日勝利而寫的空軍軍歌,原唱是陳燕婷,並由金嗓子歌后周璇翻唱廣為流傳,描述的是飛將軍們的姑娘、太太在地面上默默支持、期盼飛將軍們凱旋歸來的心境,而背後卻也隱藏著戰死的空軍。
而水晶缽的頻率,總能勾出那最深處的記憶——演出結束後,有一位太太淚眼盈框地說:「謝謝你們演這首歌,這首歌對我很重要,我的父親是空軍,我是空軍眷屬。」
許許多多的「療癒」相關名詞,事實上,就像「靜心」一樣,是個方法、是個泛稱、是個輔助,是個總稱,也可以是一種狀態。
然而,當我們不斷地追求外在的各種方式想「被療癒」的同時,往往不知道——人生,本身徹頭徹尾就是一場療癒之旅,我們身旁周遭在每分每秒所發生的每件事物,以及我們所創造與聽見的每個音符,都是這場療癒之旅的一部份。
每個當下,我們所記錄下的聲響,或許就與那個過去的時空平行著,透過演奏、演唱者的樂音,同時錄下了那無形中穿越療癒的頻率。
真摯地邀請您,與我們一同啟程搭上《年華光音》的時光機,去探索那截然不同的過去。
分享此文:
請按讚:
你必須 登入 才能發表評論。
Related Posts
島國的台式藍調、台版的「樂士浮生錄」——《半島民謠 相放伴》
「再唱一段,思想起……」——這首賴西安老師填詞、蘇來老師作曲的校園民歌《月琴》,曾風靡臺灣大街小巷;可大家事否 …
分享此文:
請按讚:
三牲獻藝/《家將》 這是一個只有台灣可以產出的全新樂種
向藝術獻祭的「三牲」 在聊《家將》這張特別的作品之前,我想先聊三牲獻藝這個團體。 「這是一支只能在台灣長大的樂 …
分享此文:
請按讚:
【音樂專欄】「倍音浴」(二)——穿越時空的心靈饗宴
行前,我稍微Google了一下增上寺(Zōjō Temple)的背景。 畢竟,若不是常去東京鐵塔的人,大概不知 …
分享此文:
請按讚:
【音樂專欄】「倍音浴」(一)——來自大地最美妙的禮物「水晶缽」
2017年的一次偶然,使得公司創辦人盧欣民與我開始接觸「水晶缽」(Crystal Singing Bowl)以 …
分享此文:
請按讚: